辩证名称:脾与胃病辨证(脾气虚)


脾气虚形成原因:

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: ①饮食失调
   ②劳累过度
   ③急慢性病
  以上诸因,耗伤脾气,导致脾气不足,运化失健,形成脾气虚证。 
  饮食不节,劳倦过度,忧思日久,禀赋不足,年老体衰,大病初愈,调养失慎都可以导致脾气虚证。《诸病源候论·五脏六腑病诸候·脾病候》:"脾气盛,为形有余,则病腹胀,溲不利,身重苦饥,足痿不收……是为脾气之实也,则宜泻之。脾气不足,则四肢不用,后泄,食不化呕逆,腹胀肠鸣,是为脾气之虚也。" 

脾气虚症候分析:

脾气虚证 ①纳呆食少──脾失健运。脾气不足,胃气亦弱,腐熟失职。
   ②食后腹胀──食后脾气益困,食入不运腹胀愈甚。
   ③大便溏薄──脾输布乏力,水湿内生,流注肠中。
   ④肢体倦怠──脾主四肢,脾气不足,肢体失养。
   ⑤少气懒言──中气不足。
   ⑥面色萎黄消瘦──脾虚生化乏源,营血亏虚,肌肤失养。
   ⑦面色恍白浮肿──脾虚失运,水湿浸淫肌表。
   ⑧舌淡苔白──脾气虚弱,不能营养血脉。
   ⑨脉缓弱──脾气虚弱,不能营养血脉。

脾气虚诊断要点:

⑴有饮食失调、劳倦、思虑伤神,久病体虚之病理基础。  
   ⑵有脾失健运的证候:食少、腹胀、便溏。  
   ⑶有气虚证候:神疲乏力、气短懒言、舌淡、脉无力。  
   ⑷可有水湿积聚证候:浮肿、形体肥胖。

脾气虚鉴别诊断:

脾气虚证应注意与胃气虚证鉴别: ⑴脾胃属土,同居中焦,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、吸收与输布,所以脾气虚与胃气虚证主要表现在消化机能异常,两者同为虚证,皆可见到面色萎黄,倦怠懒言,舌淡苔白。  
   ⑵脾气虚证,健运失职,以食后腹胀、大便溏薄、水肿为特点。有脾失健运的证候:食少、腹胀、便溏。  
   ⑶胃气虚证,受纳腐熟功能减弱,胃失和降以胃脘隐痛,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,嗳气呕恶为特征。

脾气虚治疗原则:

脾益气──六君子汤
   常用中药:党参、茯苓、白术、甘草、法夏、陈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