辩证名称:脾与胃病辨证(脾不统血)


脾不统血形成原因:

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: ①久病脾虚
  ②劳倦伤脾
  以上诸因,导致脾气亏虚,不能统摄血液,血溢脉外,形成脾不统血证。 
  《寿世保元.健忘》:"思虑伤脾,不能摄血,致血妄行,或吐或下,或健忘怔忡,惊悸不寐,发热盗汗。或心脾伤痛,嗜卧少食,大便不调。或血虚发热,或肢体重痛,妇女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。"《金匮翼·中虚脱血》:"中者脾胃也。脾统血,脾虚不能摄血;脾化血,脾虚则不能运化;是皆血无所主,因而脱陷妄行。其血色不甚鲜红,或紫或黑,此阳败而然,故多无热证,而或见恶心呕吐,宜理中堂汤温补脾胃。"

脾不统血症候分析:

脾不统血证 ①便血尿血肌衄齿衄──脾气虚统摄无权、血溢脉外。
  ②妇女月经过多崩漏──脾虚统血无权冲任不固。
  ③食少便溏──运化失健。
  ④神疲乏力、少气懒言──中气不足。
  ⑤面色无华──气虚又加出血,致气血两虚,不能上荣。
  ⑥舌淡苔白--气血亏虚。
  ⑦脉细弱--气血亏虚。

脾不统血诊断要点:

⑴有脾气虚病理基础(久病体弱、食少便溏、乏力)。
   ⑵各种出血症状(下趋性多见)。
   ⑶无血热,迫血妄行及外伤致出血之原因可寻。

脾不统血鉴别诊断:

脾不统血证与肝火上炎证、膀胱湿热证之出血的鉴别: ⑴脾不统血证有脾气虚病理基础(久病体弱、食少便溏、乏力),可见各种出血症状(下趋性多见),无血热,迫血妄行及外伤致出血之原因可寻。
   ⑵肝火上炎证多由气郁化火或火邪内侵所致,属实热证,临床可见头晕胀痛,痛势若劈,面红目赤,口苦口干,急躁易怒,耳鸣如潮,耳聋、不寐,或胸胁灼痛,便干溲赤,吐血,衄血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其出血属血热迫血妄行。
   ⑶膀胱湿热证多由湿热之邪内侵或湿热内生,下注膀胱所致,属实热证,临床可见尿频尿急,小腹胀痛,尿道灼痛,小便黄赤短少,或浑浊,或尿血,或有砂石,可伴有发热,腰部胀痛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其出血属湿热灼伤阴络所致。

脾不统血治疗原则:

补脾摄血──归脾汤
   常用中药:黄芪、当归、元肉、木香、远志、酸枣仁、生姜、大枣、党参、白术、甘草、阿胶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