辩证名称:脾与胃病辨证(胃阴虚)


胃阴虚形成原因:

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: ①胃病久延不愈
   ②热病后期阴液未复
   ③平素嗜食辛辣
   ④情志不遂,气郁化火
  上述诸因,耗伤胃阴,导致胃阴亏虚。  
  《临证指南医案·脾胃》:"凡遇禀质木火之体,患燥热之症,或病后热伤肺胃津液,以致虚痞不食,舌绛咽干,烦渴不寐……便不通畅,此九窍不和,都属胃病也,岂可以芪、术、升、柴治之乎?故先生必用降胃之法。所谓胃宜降则和者,非用辛开苦降,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,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,以养胃阴,则津液来复,使之通降而已矣。"

胃阴虚症候分析:

胃阴虚证 ①胃脘隐痛──虚热内生,热郁胃中,胃气不和。
   ②口燥咽干──胃阴亏虚,上不能滋润咽喉。
   ③饥不欲食──热郁阴亏,胃气不和。
   ④脘痞不舒、干呕呃逆──胃气不和。
   ⑤大便干结──胃阴虚,下不能滋润大。
   ⑥舌红少津──阴虚内热。
   ⑦脉细数──阴虚内热之征。

胃阴虚诊断要点:

⑴有温病后或吐泻后、及素嗜煎炒香燥品等损伤胃阴之病理基础。
   ⑵有饥不欲食,或胃脘嘈杂,或痞胀不舒,胃脘隐痛等病在胃的主要表现。
   ⑶可有口干咽燥,大便干结,小便短黄,舌红少津,脉细而数等阴液亏损证候。

胃阴虚鉴别诊断:

胃阴虚证与胃热证的鉴别: ⑴胃热证为火热内盛之象,可见胃脘灼痛,拒按,渴喜冷饮,消谷善饥,口臭,牙龈肿痛溃烂,齿衄,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,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为实热证。
   ⑵胃阴虚证则为虚热之象,可见胃脘隐隐灼痛,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,脘痞不舒,干呕呃逆,口燥咽干,大便干结,小便短少,舌红少津,脉细数。为虚热证。

胃阴虚治疗原则:

滋养胃阴,兼清胃热──加减玉女煎。
   常用中药:玉竹、桔梗、白薇、甘草、红枣、淡豆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