辩证名称:脏腑兼病辨证(脾肾阳虚证)


脾肾阳虚证形成原因:

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: ①脾肾久病,耗气伤阳
   ②久泻久痢,损伤肾阳,脾肾两伤
   ③水邪久踞,肾阳虚衰,不能温养脾阳
   ④脾阳久虚,不能充养肾阳
是指脾肾两脏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虚寒证候。
 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,形成脾肾阳虚证。
 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、肾久病耗气伤阳,或久泄久痢,或水邪久踞,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,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,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。脾为后天之本,肾为先天之本。脾主运化水谷精微,须借助肾阳的温煦,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。脾与肾,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、相互影响的。《医宗必读·虚劳》:"……脾肾者,水为万物之元,土为万物之母,两脏安和,一身皆治,百疾不生。夫脾具土德,脾安则肾愈安也。肾兼水火,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,火能益土运行而化而精微,故肾安则脾愈安也。"

脾肾阳虚证症候分析:

脾肾阳虚证 ①形寒肢冷,面色晄白,腰膝冷痛--脾肾阳气虚衰,不能温煦形体。
  ②久泻久痢,五更泄泻,下利清谷──脾肾阳虚,不能温化水谷。
  ③小便不利、肢体浮肿、腹胀如鼓--阳虚水湿不化。
  ④舌淡胖,苔白滑--脾肾阳气虚衰,阴寒水湿内停。
  ⑤脉沉细无力--脾肾阳气虚衰的表现。

脾肾阳虚证诊断要点:

(1)有脾肾久病耗气伤阳,或久泄久痢,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,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之病理基础。
  (2)全身可见形寒肢冷,面色晄白,腰膝冷痛等阳气虚衰,不能温煦形体的表现。
  (3)可见久泻久痢,五更泄泻,下利清谷等脾肾阳虚,不能温化水谷症状。
  (4)有小便不利、肢体浮肿、腹胀如鼓等阳虚水湿不化的证候表现。

脾肾阳虚证鉴别诊断:

脾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的鉴别:    (1)两证在临床上皆可见有神疲乏力,畏寒肢冷,腰膝冷痛的虚寒象。
  (2)肾阳虚证主要特点是以生殖机能减退,精神萎靡为主。
  (3)脾肾阳虚证主要病机为阳失温化,不能温化水谷,水液,故临床以泻痢浮肿,腰膝或下腹冷痛为主。

脾肾阳虚证治疗原则:

温补脾肾--真武汤、附子理中汤
  常用中药:附子、白芍、白术、干姜、茯苓、桂枝、党参、炙甘草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