辩证名称:脏腑兼病辨证(脾肺气虚证)


脾肺气虚证形成原因:

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: ①久病咳喘,耗伤肺气,子病及母
  ②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累及于肺
是指脾肺两脏气虚,出现脾失健运,肺失宣降的虚弱证候。
  脾肺气虚证是指由于脾肺两脏气虚,出现脾失健运,肺失宣降的虚弱证候。肺主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。肺中所需的津气,要靠脾的运化来供应。而脾的健运,亦有赖于肺气宣发和肃降功能的协调。因此脾肺两脏在病理上常常表现为津气方面的异常。 临床可见食纳减少,腹胀便溏,久咳不止,气短而喘,声低懒言,乏力少气,或吐痰清稀而多,或见面浮肢肿等表现。《脾胃论·脾胃胜衰论》:"肺金受邪,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,乃所生受病也。故咳嗽气短气上,皮毛不能御寒,精神少而渴,情惨惨而不乐,皆阳气不足,阴气有余,是体有余而用不足也”。

脾肺气虚证症候分析:

脾肺气虚证 ①久咳喘息,痰多稀白--肺失宣降。
  ②少食纳呆,腹胀便溏--脾气虚衰,不能运化水谷。
  ③乏力少气,声低懒言--气虚之候。
  ④面浮肢肿--脾气虚衰,不能运化水湿。
  ⑤舌淡苔白滑,脉细弱--气虚之候。

脾肺气虚证诊断要点:

(1)有久病咳喘,耗伤肺气及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之病理基础。
  (2)可见食纳减少、腹胀便溏、面浮肢肿等脾失健运表现。
  (3)可见久咳不止,气短而喘,吐痰清稀而多等肺失宣降的症候。
  (4)有明显的声低懒言,乏力少气,面白无华,舌淡苔白,脉细弱等气虚症候。

脾肺气虚证鉴别诊断:

脾肺气虚证与肺肾气虚证的鉴别:   (1)两证均属气虚范畴,且涉及的病位都有肺,故在临床见于久咳喘息,乏力少气,声低懒言之症。但两者的兼证脏腑不同;
  (2)脾肺气虚证主要表现在脾气虚衰,不能运化水谷与水湿上,故见少食纳呆,面浮肢肿等症状;
  (3)肺肾气虚证主要表现在肾气不足,摄纳无权,故见喘促,呼多吸少,腰膝酸软,甚者出现肾阳虚衰的冷汗淋漓,肢冷面青之症。

脾肺气虚证治疗原则:

补脾益肺--香砂六君汤(培土生金)
  常用中药: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、淮山、黄芪、木香、砂仁、半夏、陈皮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