辩证名称:脏腑兼病辨证(心肾阳虚证)


心肾阳虚证形成原因:

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:   ①心阳虚衰,病久及肾
   ②肾阳亏虚,气化失权
是由于心肾阳气虚衰,温运无力,致血行瘀滞,水湿内停所表现的虚寒证候。
  以上原因均可导致瘀血内阻,水气上泛凌心,形成心肾阳虚证。
  心肾之阳协调共运,以温煦脏腑、运行血脉、气化津液。若心肾阳虚,不足以温煦脏腑、运行血脉、气化津液,则引起阴寒内盛、血行瘀滞、水气内停,甚或泛溢肢体、上泛凌心的心肾阳虚证候。《医碥·水火论》:"心为一身之主,神明出焉,故称为君。相者竭其才力以奉君出治者也。肾位于下,输其火于心,以为神明之用,犹相臣竭其才力以奉君出治,故称为相,……肾中相火,非无明也,阳方潜藏,光未被乎四表,职司封蛰,龙不离乎深渊,非不言明而言位,失其位则有飞扬僭越之患矣"

心肾阳虚证症候分析:

心肾阳虚证 ①心悸怔忡--阳气衰微,心失温养,水气上泛凌心。
  ②形寒肢冷──全身阳虚,形体失于温煦。
  ③精神萎靡--阳气不振,神失所养。
  ④肢体浮肿--阳虚水液内停,泛溢肢体。
  ⑤小便不利--阳气不足,膀胱气化失司。
  ⑥唇甲青紫--阳虚血运不力,血行瘀滞。
  ⑦舌淡青紫苔白滑,脉沉细微--心肾阳气衰微,阴寒内盛之证。

心肾阳虚证诊断要点:

(1)有心阳虚衰或肾阳亏虚,气化失权,瘀血内阻,水气上泛凌心之病理基础。
  (2)全身可见极度虚寒表现:形寒肢冷、精神萎靡。
  (3)可见肢体浮肿、小便不利、唇甲青紫等水液内停,泛溢肢体症状。
  (4)以心悸怔忡,肢体浮肿为其主要审证要点

心肾阳虚证鉴别诊断:

心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的鉴别:  (1)两证在临床上同见阳失湿煦的虚寒之象。
  (2)肾阳虚证是指由于肾阳虚衰,温煦失职,气化失权表现的证候。临床上以生殖机能减退,腰膝酸冷为鉴别要点。
  (3)心肾阳虚证是指由于心肾阳气虚衰,温运无力,致血行瘀滞,水湿内停所表现的证候,临床以心悸怔忡,肢体浮肿为鉴别要点。

心肾阳虚证治疗原则:

温补心肾--真武汤加味
  常用中药:附子、白芍、白术、干姜、茯苓,桂枝、红参、红花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