辩证名称: 肝与胆病辨证(肝气郁结)


肝气郁结形成原因:

本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:  ①情志抑郁
  ②突然精神刺激  
  ③其他病邪侵扰
  上述诸因导致肝失疏泄,气机郁滞,形成肝气郁结证。
 
  肝气郁结证,临床上较常见,总由七情内伤所致。《类证治裁·肝气》:"肝木性升散,不受遏郁,郁则经气逆,为嗳,为胀,为呕吐,为暴怒胁痛,为胸满不食……皆肝气横决也。"

肝气郁结症候分析:

①胸胁,少腹或乳房胀闷窜痛──肝郁经气不利。
  ②情志抑郁,喜太息──肝主疏泄,调节情志,气机郁结,不得调达疏泄。
  ③急躁易怒──久郁不解,肝失其柔顺舒畅之性。
  ④咽部梅核气或颈项瘿瘤──气郁生痰,痰随气逆,循经上行,搏结于咽侧则见梅核气,积于颈侧则为瘿瘤。
  ⑤腹部徵瘕──气聚血结。
  ⑥月经不调,痛经,闭经──气病及血,气滞血瘀,冲任不调。
  ⑦脉弦──肝郁经气不利之象。

肝气郁结诊断要点:

①常有情志不舒的病史,或病情与情绪变动的关系密切(亦可有其他引起肝失疏泄的病理存在)。 
  ②以情志不舒,胸闷喜太息,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,脉弦为基本表现。   
  ③妇女可见乳房胀痛,痛经,月经不调症状。
  ④可有梅核气,瘿瘤,徵瘕等病变。

肝气郁结鉴别诊断:

肝气郁结证应注意与肝火上炎证鉴别。两证当从病因、病性及临床表现上加以鉴别。 ①肝气郁结证常有情志不舒的病史,或病情与情绪变动的关系密切;而肝火上炎多由气郁化火或火邪内侵所致。后者往往是前者的进一步发展。
  ②肝气郁结证临床以情志不舒,胸闷喜太息,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,脉弦为基本表现;妇女可见乳房胀痛,痛经,月经不调症状;可有梅核气,瘿瘤,徵瘕等病变。
  ③肝火上炎证临床可见头晕胀痛,痛势若劈,面红目赤,口苦口干,急躁易怒,耳鸣如潮,
耳聋、不寐,或胸胁灼痛,便干溲赤,吐血,衄血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

肝气郁结治疗原则:

疏肝解郁--四逆散,越鞠丸。
  痰气互结--理气化痰--四七汤。
  气滞血瘀--行气化瘀--失笑散 血府逐瘀汤。
  常用中药:柴胡、枳壳、茯苓、白芍、甘草、法夏、陈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