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生于1814年10月15日,死于1841年7月1日,仅活了27岁。但是,在俄罗斯文学史上,他的贡献却是不朽的,是继普希金之后,俄国19世纪上半叶的重要诗人。  莱蒙托夫出生于莫斯科一个退伍军官家庭,自幼丧母,随外祖母住在边查省塔尔汉奈村。1828年,他进莫斯科大学附属寄宿中学读书,1830年转入文学系。家庭环境使他性情忧郁、孤僻,但却很聪颖。他15岁时写成的诗歌《土耳其人的哀怨》,表达了这种孤独和悲伤的情绪。1832年,他因参加抵制反动教授活动被迫离开莫斯科大学,到彼得堡军官学校读书。毕业后,成为禁卫军骠骑兵团的军官。对彼得堡上流社会的观察,使莱蒙托夫的创作逐渐向批判现实主义发展。1835年他写成的诗剧《假面舞会》和长诗《大贵族奥尔沙》,对贵族社会的虚伪、黑暗和不平等进行了揭露和讽刺。特别是1837年1月,伟大诗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,莱蒙托立即写了《诗人之死》,诗中揭露杀害普希金是沙皇周围一群小人策划的一个卑鄙阴谋。这首锋芒毕露的政治抒情诗,被高尔基誉为“俄国诗歌中最有力量的一首诗”。它标志着莱蒙托夫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批判现实主义诗人。  《诗人之死》一诗得罪了宫廷,沙皇尼古拉一世于1837年逮捕了莱蒙托夫,并将他流放到高加索。直至1838年,由于诗人茹可夫斯基等人的活动,才获准返回彼得堡。在流放期间,他结识了流放在那里的十二月党人,接触到山区的民间口头文学,对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,创作了四百多首动人心魄的诗篇。特别是1838年开始创作的长篇小说《当代英雄》,是俄国社会心理小说的开端之作。  1840年2月,莱蒙托夫因为与法国公使的儿子决斗而被捕,再次流放到高加索。次年,他因病到帕吉戈尔斯克疗养,和这里的退伍少校玛尔廷诺夫决斗而死。这是沙皇政府对又一个进步诗人策划的谋杀。莱蒙托夫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,但他继承普希金的传统,对俄国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。

莱蒙托夫亲手绘的画,内容是对高加索的回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