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上的今天
1853年09月02日: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奥斯特瓦尔德出生
1853年9月2日,奥斯特瓦尔德出生于俄国的拉脱维亚的里加。他自幼好学,对化学有特殊的兴趣和爱好。他常从药房里买回各种化学药品,做各式各样的玩具,有时做能喷三色火焰的烟火筒,有时做小巧玲珑的爆竹。1875年他毕业于多尔帕特大学,187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。1882年成为里加工业学院教授。自此,他开始了化学动力学的研究生涯。 奥斯特瓦尔德的贡献是多方面的。1887—1906年,他担任莱比锡大学教授。他对瑞典化学家阿列纽斯弱电解质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,并且有所发展。他还从很多方面研究了催化过程,顺利地完成了命名氨氧化提取氧化氨的研究工作,为氨的合成创造了条件。这一成就使他得到世界科学界的高度评价,成为举世闻名的物理化学家。由于他在物理化学方面作出重要贡献,于190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金。 但是,奥斯特瓦尔德在其一生的科学研究中,也曾有过两次严重的错误。一是他创立了“唯能论”,反对唯物论。他认为“能量”是万物的本源。他说:“为什么钟能走动呢?这因为他们每星期要给钟上一次发条。可是等这发条松了,钟也就不走了,而发条照旧还在钟里呀。可见不是发条,而是藏在发条里的另一种东西使钟走个不停,这就是能量。”他的这种“唯能量”的观点,受到许多著名化学家的激烈批评,使他无法继续在大学里任教,1906年他辞去莱比锡大学教授的职务,到近郊别墅过起了隐居生活。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德国由于军火生产逐渐不齐,德军一再挫败。德国皇家一再问计于奥斯特瓦尔德,他始终无动于衷,拒绝特殊的俸禄。后来德国的舆论界激励他:“生为日尔曼人,怎能眼看日耳曼民族被毁灭而不顾?”他迫不得已,提出用极易获得的氨来大量制造硝酸,藉以维持庞大的军火生产,使德军在战争末期又苟延残喘了一年多,铸成了他一生中的大错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奥斯特瓦德更加不问世事,在山村中潜心养性,直至1932年逝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