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蕨肾蕨
概况肾蕨又名蜈蚣草,为肾蕨科肾蕨属植物。肾蕨叶片翠碧光润,四季常青,经久不凋。由于耐阴,养护方便,为人们喜爱的室内盆栽观叶植物。

形态特征与品种肾蕨为多年生草本。株高30~50厘米,根状茎有直立的主轴,主轴上长出匍匐茎,匍匐茎的短枝上生小块茎,主轴和根状茎上密生钻状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,无毛,叶片披针形,一回羽状,羽片无柄,基部圆形,其上方呈耳形。孢子囊群背生上侧小脉顶端,囊群盖肾形。常见品种有达菲(Duffii)、普卢莫萨(Plumosa)。
同属观赏种有碎叶肾蕨(N.Exaltata),又叫高大肾蕨,其栽培品种有亚特兰大(Atlanta)、科迪塔斯(Corditas)、小琳达(LittleLinda)、马里萨(Marisa)、梅菲斯(MempHis)、波士顿肾蕨(Bostoniensis)、密叶波士顿肾蕨(BostoniensisCompacta)、皱叶肾蕨(FluffyRuffles)、迷你皱叶肾蕨(MiniRuffle)、佛罗里达皱叶(FloridaRuffle)。还有尖叶肾蕨(N.Acuminata)和长叶肾蕨(N.Biserrata)。


生物学特性肾蕨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常地生和附生于溪边林下的石缝中和树干上。喜温暖潮润和半阴环境。生长适温3~9月为16~24℃,9月至翌年3月为13~16℃。冬季温度不低干8℃,但短时间能耐0℃低温。也能耐30℃以上高温。
肾蕨喜湿润土壤和较高的空气湿度。春、秋季需充足浇水,保持盆土不干,但浇水不宜太多,否则叶片易枯黄脱落。夏季除浇水外,每天还需喷水数次,特别悬挂栽培需空气湿度更大些,否则空气干燥,羽状小叶易发生卷边、焦枯现象。
肾蕨喜明亮的散射光,但也能耐较低的光照,切忌阳光直射。规模性栽培应设遮阳网,以50%~60%遮光率为合适。


繁殖方法常用分株、孢子和组培繁殖。
分株繁殖:全年均可进行,以5~6月为好。此时气温稳定,将母株轻轻剥开,分开匍匐枝,每10厘米盆栽2~3丛匍匐枝。15厘米吊盆用3~5丛匍匐枝。栽后放半阴处,并浇水保持潮湿。当根茎上萌发出新叶时,再放遮阳网下养护。
孢子繁殖:选择腐叶土或泥炭土加砖屑为播种基质,装入播种容器,将收集的肾蕨成熟孢子,均匀撒入播种盆内,喷雾保持土面湿润,播后50~60天长出孢子体。
组培繁殖:常用顶生匍匐茎、根状茎尖、气生根和孢子等作外植体。在母株新发生的匍匐茎(3~5厘米)上切取0.7厘米匍匐茎尖,用75%酒精中浸30秒,再转入0.1%氯化汞中表面灭菌6分钟,无菌水冲洗3次,再接种。培养基为MS培养基加6-苄氨基腺嘌呤2毫克/升、萘乙酸0.5毫克/升,茎尖接种后20天左右顶端膨大,逐渐产生一团GGB(即绿色球状物),把GGB切成1毫克左右,接种到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,经60天培养产生丛生苗。将丛生苗分植,可获得完整的试管苗。


栽培管理盆栽肾蕨宜用疏松、肥沃,透气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。常用腐叶土或泥炭土、培养土或粗沙的混合基质。盆底多垫碎瓦片和碎砖,有利于排水、透气。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,又可用"卉友"20-20-20通用肥或20-8-20四季用高硝酸钾肥。同时,生长期要随时摘除枯叶和黄叶,保持叶片清新翠绿。吊钵栽培时要多喷水,多根外追肥和修剪调整株态,并注意通风。


病虫害防治室内栽培时,如通风不好,易遭受蚜虫和红蜘蛛危害,可用肥皂水或40%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洒防治。在浇水过多或空气湿度过大时,肾蕨易发生生理性叶枯病,注意盆土不宜太湿并用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。


产后处理肾蕨盆栽可点缀书桌、茶几、窗台和阳台。也可吊盆悬挂于客室和书房。在园林中可作阴性地被植物或布置在墙角、假山和水池边。其叶片可作切花、插瓶的陪衬材料。近年来,欧美将肾蕨加工成干叶并染色,成为新型的室内装饰材料。若以石斛为主材,配上肾蕨、棕竹、蓬莱松,简洁明快,充满时代气息。如用非洲菊为主花,壁插,配以肾蕨、棕竹,有较强的视觉装饰效果